如標題所述,本版僅供我觀賞閣下的部落格交流、閱覽,亦或在此意見交流,真正的家仍在規劃

致敬:曾經是好友或聯絡人但已反目絕交,或是閣下有在敝人眼裡反感者,謝絕再以任何形式交流(除公歸公私歸私等場合不可抗力因素外)

此外,謝絕爪牙份子測試底線與滲透資訊,一經發現黑名單論


Ra 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或是在一個場合上,覺得這句話再正常不過,頂多看時間點,不對時間點仍應收斂,以護自己人身安全,然而鑽牛角尖的話,這句話是大大有問題的。

 

為什麼探討「不爽不要看」這句話? 原因很多,真的要細分的話大致舉例:

1、原作者或留言者在標題與內容未必一樣,其一可能是採用『冒提法』或毫無相關,刻意性以無關文字句式的標題表達出不一樣的內容,必要情形考量忌諱之人事地物、或是柔性、拐彎抹角等,須利用此法表達之以維持場面秩序或立場不難看

2、沒閱讀過、沒看過、沒見過等就直接奉送此句確實不妥當、有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之嫌,一定要打開標題(網址)或是查證等才能知道裡面的所有或片面資訊。即使是閱讀過、看過、見過等,大腦傳達不滿情緒告訴你不爽,理智線在未斷裂前,你可以選擇不要留言或是繼續觀看(重點在繼續這個動作)

3、綜合1、2兩點:也可能是閱讀過、看過、見過等,感到負面觀感、期望與結果大相逕庭、落寞,以致負面情緒產生

講白話一點,既然您都會奉送一句「不爽不要看」。那麼反過來思考,沒看過怎麼知道爽不爽?又怎麼知道事情/作品/文章等是否具參考價值/值得嘉賞呢?

 

因此,這句話應該更正為→「抱歉你的閱覽」(底線處得換成其他動詞)

因為看過了、閱讀過了、使用過了才有所謂的使用心得、感言或是與建議批評之處,不是嗎?縱使它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公設/既定政策,也就當作是一個適時抱怨有助紓壓,適可而止的抱怨仍有助排解負面的壞能量

至於發文/創作者,對於惡意性批評謾罵等,若非嚴重,就真的毋須過度在意;若屬錯誤/過時需更新等,也希望您也別介意

 

Ra 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車站兩側的布幕燈箱情形:

 

已抬高迄今:公館、古亭、台大醫院、台北車站、中山、雙連、民權西路、頂溪、新埔、龍山寺、西門(藍)、忠孝三者、國父紀念館、市政府

 

已拆除但未安裝牆壁:NONE,全數處理完畢

 

已拆除且已完成琺瑯版安裝:新店、大坪林、景美、萬隆、台電大樓、小南門、西門(綠)、南勢角、景安、永寧、土城、海山、亞東醫院、府中、板橋、江子翠、善導寺、永春、後山埤、昆陽、南港(*1)、永安市場(*2)

 

備註:(*1)南港站保留月台中央的幾米畫者
 

IMG_6452.JPG

Ra 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在Facebook、Instagram、tumblr等短網誌主流未誕生前,部落格(包括無名小站)曾一度風靡網路社群, 前者短網誌類多半都採用「往下拉」,後者多採「分成數頁」式的排版,就瀏覽者角度而言,兩種瀏覽卻有不同的瀏覽心得 (文未完)


Ra 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續前文part1

 

臉書所有網誌(即文章)、相片、好友、留言較沒有部落格限量(尤其是相簿容量),且類似隨PO隨回,留言上不會有過多的按鍵顯示,這部分臉書的整潔度勝出,且大部分都會放有自己人像的照片,讓其他使用者認知對方速度快於部落格,然而所有上色字等功能都是往下拉,雖較符合前述兩者(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工具的特性,我以前也曾經用過臉書(當然也曾經在臉書上時間多於部落格,為了一探究竟臉書的功能服務與用法);但經驗告訴我,臉書較屬於「近況動態分享」屬於心情抒發、短文搭配日常生活照片、哈拉八卦等性質,而且:

(1)    所有的東西要瀏覽都是往下拉的,如果看到一半當機或返回就要重新往下拉或網回拉(雖然可以比照網頁右側的卷軸以比例找相對位置,或直接按空白鍵強力往下)

(2)    特別是圖片、網誌、留言或好友超多時,欲尋找特定物就有大海撈針的滋味。

(3)    所有的東西要瀏覽往下拉拉到一定程度幾乎無法往下看(當然有的是自身配備問題)。

(4)    臉書上大部分文章或圖片幾乎要創立帳號方可瀏覽他人分享物;且臉書上有些不「讚」是不能留言甚至看不到內容。

Ps1不想一直往下拉拉太長看以前近況動態?有!提供一種方法:轉回動態時報(現在大部分都是用個人相片在左上角的通用版本),該使用者封面相片的右側有年度時間軸,可以快速找到比較久遠的近況動態。

Ps2:Google+與fb類似,但本人未用過。

Ps3:其實臉書每一張相片、網誌甚至是短文近況動態都有專屬網址,若知道網址大項「如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使用者ID&sk=相簿、網誌指定專屬數字等」可以直接瀏覽,但缺點同上(4)

 

先前已談過理想是:所有的文章(尤其是相簿分類和裡頭的相片)等其他功能不要是「往下拉」,寧可分多頁但較有整齊的瀏覽

Ra 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t1

 

前言1:本文多含個人想法並有抱怨成份,如果看完不滿意,抱歉您的閱覽,但若您要回"不爽不要用"就順便帶走您這句話的伴手禮(有錯誤需指證或提供對照者不再此限)。

前言2:本文章先行完成文字敘述,待必要時新增圖片加以說明,且內文不定時修改。

前言3:僅提供我使用過的功能分享經驗

 

以前我用yahoo blog搭配無名經營屬於自己的部落格,還記得yahoo blog和無名小站吧?沒錯!在1226畫下句點,很多使用者不外乎找尋新家定居,我也要找新家,但我理想的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以經營部落格:所有的文章(尤其是相簿分類和裡頭的相片)等其他功能不要是「往下拉」,寧可分多頁但較有整齊的瀏覽可惜臉書總結來說與我上述色字的需求完全不合,所以不打算在臉書扎根(原因見part2臉書說明)。

 

隨著現在的趨勢,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加上常常開手機會即時性關注對方動態、而且不用像部落格大費周章創作等對於臉書優點,使用者數量明顯是臉書>部落格,我在此先討論以前的yahoo blog分享以往使用經驗(此敘述容我純使用文述,因當初yahoo blog結束時忘了裁圖留念)。

 

yahoo blog:與大部分部落格上可以自由創作文章、分享相片在部落格相簿、針對特定文章或相片一對一回應(可公開或私密)和訂閱功能(見下色字),也是我第一個選用的部落格服務(當時沒有想到其他的,那時候經常上yahoo blog較多)

Ra M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